MBDA Home
Home | News | Interview | 戴定澄教授著作 | 樂文 | 梁健行音樂視頻 | 集樂視頻 | 媒體 | 音樂天地 | 本地青年作曲家 | 小百科 | 淺談通俗音樂 | 重溫 | Link

樂文

學校音樂會與普及音樂教育
觀聖羅撒“讚美頌”音樂會有感

澳門理工學院  周夢蕾

早在400多年前,來自西方的音樂隨天主教傳入澳門。遠東第一所大學聖保祿學院和聖若瑟修院,先後在澳門的音樂教育、發展和傳承上擔當了先驅和非常重要的角色。1920年代至60年代,義大利音樂家馬炳靈神父、奧地利音樂家司馬榮神父來到聖若瑟修院教授音樂,為澳門帶來天主教音樂創作的氛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有成就的音樂人才,不同文化傳統的交融,包括中國的、葡萄牙的和毗鄰香港帶來的盎格魯撒克遜的傳統等,令澳門這個城市的音樂教育具有著獨特的傳統和多元的環境。

龐保頤與聖羅撒 “讚美頌”音樂會

4月20日晚,在聖羅撒英文中學小聖堂舉行了“讚美頌”音樂會,由聖羅撒英文中學合唱團與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合唱團獻唱龐保頤(Porfiri )教授作曲的拉丁讚美頌,以紀念教皇法蘭西斯。在音樂總監龐保頤教授的帶領下,仿佛是前述天主教音樂傳統在今天的再現,來自兩校的合唱團、管樂團、獨奏家、風琴師與內地歌手共同演出,帶觀眾們踏上了讚頌上主的聖潔之旅。

聖羅撒英文中學合唱團曾多次舉辦成功的聖樂音樂會,本次是以雙合唱團形式(源於威尼斯樂派的“復合唱”傳統)演唱龐保頤教授的讚美頌。合唱團員的合唱,清澈、聖潔,天籟般的童聲帶著我們在十字面前感受對威嚴上帝的讚頌和崇拜之情。

這首讚美頌有著悠久的音樂歷史,文本是源于作曲家亨德爾的清唱劇。開場,合唱班在管風琴與管樂莊嚴肅穆的伴奏下,透過聖堂的共鳴用淳樸明淨的音色唱著大地眾生對天主的尊頌,在雅致古樸的聖堂裏,合唱班清澈透明的聲音仿佛穿透心底。整個讚美頌中,溫婉聖潔的獨唱與洪亮莊嚴的合唱交相呼應,你可以聽到歌聲裏對祈求和感謝主的那份虔誠。

早在文藝復興後期和巴羅克時期,音樂作曲家就使用雙唱詩班,填補音樂廳和教會有身歷聲爆炸性的雄偉的音樂。在這一以“讚美頌”為主題的音樂會中,龐保頤教授也希望通過使用一個雙合唱團,通過創建一個新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重新連接現代背景與文藝復興,但這一創新的和聲設置和想法顯然是植根于過去傳統的。這是龐保頤教授的希望,這種新音樂設置將永恆和美麗的讚美頌以新的面貌展示給澳門的觀眾。

音樂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
某種意義上說,龐保頤教授透過在學校合唱團籌辦的音樂活動,將西方的聖樂文化植入澳門的音樂教育,使之不斷發展。這些音樂活動不僅傳頌了宗教善愛的訊息,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操守與文化藝術素質,陶冶性情,同時影響著他們身邊的朋友與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童聲合唱與其他藝術教育形式(如:舞蹈、器樂教育形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強調的不是選拔意識,而是普及意識,要求面向全體兒童少年,它的主要目標決不是將少數“音樂尖子”培養成為音樂家,而是要通過歌唱訓練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它有助於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在合唱訓練中學習的過程重於學習的結果,它可以使得一切願意學習音樂,並有條件參與到合唱中的孩子都能從學習的過程中受益。目前,童聲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受到了人們普遍的喜愛,越來越多地國家用來作為美育、促進少年兒童的智力發展、豐富兒童文化生活的一種活動。童聲合唱藝術不僅可以反應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水準,也可以顯示出一代少年兒童的精神素質與精神面貌,因此,筆者真誠的希望透過教堂唱詩班、學校合唱團等活動,讓本澳的男女老少都喜歡合唱,並關注童聲合唱,願合唱響徹澳門,並與世界各國的合唱彙聚在一起,不僅唱出心中的那份信仰與崇敬,更要唱出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心聲。

應該說,4月20日晚在聖羅薩聖堂舉辦的以“讚美頌”為主題的音樂會上,來自澳門本土的新的聖樂,給觀眾們帶來對遙遠的音樂傳統的追憶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的澳門音樂教育中多元發展的新力量。

Website counter